清朝御前侍卫制度演变:从“虾”开始 - 知乎

中超 04-06 阅读:38 评论:0
清朝御前侍卫制度演变:从“虾”开始 - 知乎

  清朝的御前侍卫,是一个很特别的官职,有它独特的演变史。很多清代名臣都担任过这个职位,这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和珅和大人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,这个职位从“虾”开始。

  清太祖努尔哈赤起事初期,他身边的侍卫多来自他的家丁或奴仆,满语称为“虾”。据说有一次,努尔哈赤族内的反对者龙敦带人行刺他时,被守在窗外的侍卫发现,并阻止。当时,努尔哈赤抱着受伤的侍卫称:“真是我赤胆忠心的虾!

  其后,随着努尔哈赤的部落逐渐壮大,有不少其他部落归属于他。这些部落首领通常都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努尔哈赤身边当侍卫。即是表忠心,也算是一种人质。

  比如,当时佟佳氏部落的首领便将儿子送给努尔哈赤,以养子的身份当侍卫,时人称之为“虾阿哥”。他的身份地位自然高于家奴,更接近臣子。

  清太宗皇太极入关即位后,由于巩固政权的需要,非常重视与蒙古各部势力联盟。为增加对蒙古上层势力的控制,除了宗室贵族子弟外,他还封授了部分蒙古王公贵族入宫为侍卫或内大臣——即专门统领和管理侍卫的官员,其主要职责是统领宫中侍卫,随时应差御前。

  崇德年间,皇太极确定了皇帝和各旗旗主侍卫的人数。皇太极亲领正黄镶黄二旗,侍卫人数40人。其他旗主侍卫20人。

  同时,侍卫的品级待遇也有了明确规定:内大臣相当于梅勒章京(副都统),一等侍卫相当于甲喇章京(参领),二等侍卫相当于牛录章京(佐领),三等侍卫相当于护军校。但皇帝侍卫比同等级诸王贝勒侍卫高一级。

  同样也是在皇太极执政期间,诸王贝勒的侍从武官改称“护卫”,“侍卫”完全成为皇帝侍从官员的专用名称,并沿用至清末。

  随着时间的发展,侍卫品级和人数几经修订,逐步稳定和完善下来。《清史稿·职官志》记载,领侍卫内大臣定员6人,上三旗每旗各2人,是皇帝贴身警卫的指挥、调度人,为武职正一品官员;内大臣定员6 人,上三旗各2人,品级为武职从一品。

  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的部门是侍卫处。侍卫处的侍卫编制名额共570人,名额由上三旗均分。一等侍卫60人(每旗20人),三品官职;二等侍卫150人,四品官;三等侍卫 270人,五品;蓝翎侍卫90人,六品。

  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统领侍卫“值守宫门”。这里的“值守宫门”除了一部分是真的守大门外,还有一部分是内廷值班。

  内廷就是乾清门内,是皇帝办公的地方。只有御前大臣、御前侍卫、乾清门侍卫可以出入,随侍于皇帝左右,其他人等非有特旨不得进入。在内廷值班的侍卫,除负责皇帝的安全外,还担任传宣谕旨、引见官员等事务。

  因为是皇帝贴身的差事,这部分人选都是皇帝亲自挑选,因而大多来自满蒙的贵族子弟了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

相关推荐

文章排行

标签列表